今年,天水市果品总产量预计达180万吨,总产值将突破55亿元,果品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%以上,成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农村发展的首位特色主导产业。
这是一个深秋的清晨,在麦积区新胜村果农刘云生的苹果园里,前来帮忙采摘苹果的亲友们和主人一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。
麦积区马跑泉镇新胜村果农刘艳红说:这几年的苹果叫冰雹打着没有长下苹果,长下苹果叫冰雹打了,(每斤)卖去只能卖一块多钱,今年的苹果卖的好,卖去能卖个两块六、两块七八。
新胜村是麦积区较早的苹果专业村之一,经过多年的发展,全村目前有盛果期果园4000多亩,苹果产业已成为新胜村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。
麦积区马跑泉镇新胜村果农刘元生说:从面积来说,这个村90%的发展成苹果了,良田面积就没有。
享受丰收喜悦的还有秦州区上金村的果农金三保,他的120棵新红星苹果树卖了七万多块钱,每亩产值在三万五以上。
秦州区中梁乡上金村果农金三保说:红星可以说我的价格是最高的,(每斤)五块三成交,当然五块三的价格人家要求比较严格,尽管要求远哥,你能出上那个价,肯定我的果子的质量是号的。
多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把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作为农村首位支柱产业,抓龙头、建基地、拓市场、创品牌,强力推进果品产业化建设。这其中与我市大力实施一系列科技兴果工程功不可没,良种培育、覆膜保墒、配方施肥、高光效树形生产栽培技术的应用,为果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市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世勇说:我们培育出的天汪一号这个品种,已经成为天水花牛苹果的主栽品种,现在面积也很大,同时我们还培育出天富一号和天富二号,作为主栽品种,现在面积也在逐步推进。
科技兴果的同时,我市还重点扶持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储藏、加工、营销龙头企业,发展果农协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,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改变了果农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方式,实现了规模化生产、集约化经营。
市果业办副主任杨春雷说:(果品产业)形成了产、储、运、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,为企业的发展,也为全市果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。
据统计,截至2013年底,全市共建成果园总面积345万亩,总产量138.8万吨,产值48.3亿元,全市果园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27764户。
来源:天水广电网